據(jù)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(tǒng)計,本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額比今年春交會增長20%。一期境外到會采購商共計9.2萬人,比今年春交會增長11.4%,比去年同期增長5.4%,北美客流明顯增加。一期機電產品成交134.5億美元,占一期總成交額155.8億美元的86.3%;比今年春交會增長20%,占本屆廣交會總成交金額304.7億美元的44.6%。
新趨勢呈現(xiàn)積極變化
機電商會相關人士表示,從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看,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呈現(xiàn)新的趨勢。
首先,成交額恢復性反彈,國際市場回暖進一步顯現(xiàn)。近幾個月以來,全球經濟逐漸出現(xiàn)了復蘇跡象,但復蘇前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。在復蘇關鍵期舉辦的第106屆廣交會,格外受到各方重視和期待,而機電產品出口占我國出口的一半以上。因此,本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的明顯回升,進一步鞏固和明確了國際市場需求的回升態(tài)勢,提振了各方信心。
其次,貼牌加工訂單減少,自主品牌出口加速。我國機電產品的很大比例是貼牌出口,利潤率較低。在本輪金融危機中,來自歐美的貼牌訂單大量減少,企業(yè)不等不靠,主動加速自主品牌出口速度。此外,一些國際巨頭退出市場也給中國自主品牌出口提供了生存發(fā)展的機遇。
再次,出口產品結構優(yōu)化,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新品受青睞。在世界經濟衰退、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,不少機電出口企業(yè)積極求新、求變,不斷加強研發(fā),提高質量,升級產品。
最后,積極推進市場多元化戰(zhàn)略,新興市場地位明顯提升。在歐美傳統(tǒng)市場萎縮的情況下,國內企業(yè)加快推進市場多元化戰(zhàn)略,在中南美洲、東南亞、非洲、中東等市場的地位大幅提升,企業(yè)對這些市場的開拓力度明顯增強。不過新興市場的拓展和穩(wěn)固需要2~3年時間。市場多元化和自主品牌建設一樣,不論對單一企業(yè),還是對機電行業(yè)整體而言,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。
理性面對復蘇
今年春交會上,小單、短單和急單非常多,但本屆廣交會上,中長期訂單明顯增加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機電產品中長期訂單達到36953筆,占比達到47.3%,接近一半。中長期訂單增加的原因是:國際采購商的去庫存化基本完成,進入了新一輪的采購期;金融危機以來受到壓抑的剛性需求開始釋放;國際金融系統(tǒng)正在逐步穩(wěn)定,采購商的資金狀況明顯好轉,對未來的預期趨于明朗和樂觀。
由于市場的回暖和訂單的增加,參展企業(yè)的信心也明顯提升。據(jù)機電商會調研,參展企業(yè)普遍對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出口持謹慎樂觀態(tài)度,認為明年的出口相比今年將有明顯增長。但對于是否能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,不同企業(yè)的預期不一。
雖然復蘇的跡象明顯,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,國際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。企業(yè)也普遍認為,明年的復蘇雖然確定無疑,但基本不可能是V型反轉,緩慢的U型復蘇可能性較大。本屆廣交會給出的信號是,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緩慢復蘇將是一個長期過程,中間可能還會有波折,我們也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。
分析:兩因素推動機電產品出口
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認為,當前拉動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兩點:一是因經濟開始復蘇,外商有補庫存需求;二是海外經銷商擔心匯率變化導致中國商品漲價,開始提前備貨。
她表示,當前還不能肯定經濟回暖,但是回暖跡象還是看得到的。她在此前的調研中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企業(yè)單月出口從同比下降逆轉為同比增長,而且增幅不小。今年6月以來,機電出口降幅開始收窄,6~8月出口分別下降17.8%、17.4%和19.1%,明顯好于前5個月,說明國際需求復蘇的跡象非常明顯。
姚文萍表示,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,機電產品訂單的大量減少非常不正常。因為當時看不清未來發(fā)展形勢,歐美很多采購商都是憋著勁下小訂單、短訂單,這甚至都不能滿足正常供貨需求。這種情況持續(xù)一段時間后,需求最終釋放是正常的。
但是,6月份以后,訂單增加就不再是補庫存的需要了。前段時間,機電商會到美國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采購商普遍有一個判斷,認為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,采購中國商品風險相對較小。此外,采購商們也擔心匯率變化,擔心中國商品漲價,所以有一個提前備貨的賭漲需求。 姚文萍說:“美國人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,從超前消費到有節(jié)制地消費,但對中國商品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。”中國有25類機電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第一,這種地位沒有因為金融危機改變。